Skip to content

二十四节气的基础知识

更新时间:2024-6-15

简介

廿(niàn)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,它在中国传统农耕社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

春夏秋冬四季,各有6个节气,一共24个节气

而二十四节气是依据北斗七星斗柄旋转指向(斗转星移)制定

古籍《鹖冠子》:斗柄指东,天下皆春;斗柄指南,天下皆夏;斗柄指西,天下皆秋;斗柄指北,天下皆冬

节气

阳历和阴历

  • 阳历:也称公历、新历,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为基础来制定,一年通常有365天(平年)或366天(闰年),每月的天数为30或31天不等,二月特殊为28天(平年)或29天(闰年)

  • 阴历:也称农历、旧历、古历,是以月球的月相周期变化为依据,同时参考了太阳的回归年长度,一年则有354天或355天,大月为30天,小月为29天,并且为了与阳历回归年相对应,会采用设置闰月,这也导致节气在每年的日期上均不相同,而阳历时间相对固定

  • 间隔:每个节气之间,日期间隔为 15天

春季

节气阳历时间说明
立春2月3 - 5日二十四节气之首,立是开始之意,此时进入风和日暖、万物生长的春季
雨水2月18 - 20日降雨开始,降雨量极多以小雨或毛毛细雨为主
惊蛰3月5 - 6日惊指惊醒;蛰指藏伏,昆虫入冬藏伏土中。惊蛰时节,春雷始鸣,惊醒蛰伏于地下越冬的蛰虫
春分3月20 - 22日分意思是一分为二,昼夜平分、寒暑平衡,此时天气温暖、阳光明媚
清明4月4 - 6日因气清景明、万物皆显而得名,此时冷空气和暖湿气流相遇时,造成了清明时节雨纷纷的情形,是扫墓祭祖的日子,也是二十四节气中唯一一个法定节假日
谷雨4月19 - 21日谷雨取自雨生百谷之意,春雨绵绵是谷雨最主要的特点

夏季

节气阳历时间说明
立夏5月5 - 7日夏,在古语里是大的意思。万物至此经已长大,得名立夏
小满2月20 - 22日民谚:小满小满,江河渐满。满指雨水之盈,降水频繁,而北方地区是指小麦的饱满程度
芒种6月5 - 7日民谚:芒种不种,再种无用。芒种适合种植有芒的谷类作物,是种植农作物时机的分界点,过此即失效
夏至6月21 - 22日气温高、湿度大、不时出现雷阵雨,是夏至后的天气特点
小暑7月6 - 8日民谚:小暑大暑,上蒸下煮。暑,炎热之意,小暑为小热,还不十分热
大暑7月22 - 24日大暑相对小暑,更加炎热,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,是一年中阳光最猛烈、最炎热的节气,此时高温酷热、雷暴、台风频繁

秋季

节气阳历时间说明
立秋8月7 - 9日秋,意为禾谷成熟,时候收获的季节,其降水、湿度等趋于减少或下降,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
处暑8月22 - 24日处的本义是止息的意思,酷热难熬的天气到了尾声,暑气开始消退
白露9月7 - 9日白露基本结束了暑天的闷热,天气渐渐转凉。古人以四时配五行,秋属金,金色白,以白形容秋露,故名白露
秋分9月22 - 24日秋分者,阴阳相半也,故昼夜均而寒暑平。秋分这天正好在秋季中间,有着平分秋色的意思,所以叫秋分
寒露10月7 - 9日寒露与白露节气时相比气温下降了很多,寒生露凝,因而称为寒露
霜降10月22 - 24日霜降不是表示“降霜”,而是表示气温骤降、昼夜温差大。早晚天气较冷、中午则比较热,昼夜温差大,秋燥明显

冬季

节气阳历时间说明
立冬11月7 - 8日冬,终也,万物收藏也。立冬,意味着生气开始闭蓄,万物进入休养、收藏状态
小雪11月22 - 23日小雪是反映气温与降水变化趋势的节气,寒未深而雪未大也,并不是表示下很小量的雪
大雪12月6 - 8日寒流活跃气温下降、降水增多,并不是表示这个节气期间下很大的雪,而是天气越来越冷,降水量(降雪)会增多
冬至12月21 - 23日冬至这天,太阳虽低、白昼虽短,但是在气象上,冬至的温度并不是最低
小寒1月4 - 6日民谚:小寒大寒,无风自寒。冷气积久而寒,小寒是天气寒冷但还没有到极点的意思
大寒1月19 - 21日相比小寒,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致的意思,此时寒潮南下频繁,是一年中的最寒冷时节

节气歌

春雨惊春清谷天,

夏满芒夏暑相连。

秋处露秋寒霜降,

冬雪雪冬小大寒。

每月两节不变更,

最多相差一两天。

上半年来六、廿一,

下半年来八、廿三。

特别鸣谢